今天是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震区伤员真正需求什么
作者:原野 发布时间:2008-05-29 来源:中山日报

 

震区伤员真正需求什么

 

    这个时候,伤员在乎的不是夹不夹道欢迎、有多少人慰问、住不住单间和有没有记者采访。他们在乎的是能不能尽快治好伤痛,能不能健康地回到家乡,能不能还有健全的人生。

    昨日,广州的一位朋友向笔者表露了这样的担忧:现在,上万名震区伤员转到了四川以外的省市治疗,但从有关的新闻报道看,有些地方对震区伤员的热情程度,已经超出了治病救人的范围:或敲锣打鼓夹道欢迎;或一波一波探视慰问;或单间病房贵宾待遇;或不停采访长篇报道,等等。这种过分的热情给震区伤员造成了很大精神压力。
    这些担忧不是多余的,形式主义的东西有时候还会盛行,多一些提醒就可能少一些失误。据说,有些地方出现争抢震区伤员的情况,咋看起来似乎大家对救治震区伤员富有积极性,实际上各有各的算盘,你有这么光荣的任务,我没有,我的面子往哪搁。有些医院甚至连基本的骨科手术条件都不具备(大多数伤员有骨折),也争着要伤员。
    我们尽管不能臆想这些医院把震区伤员当道具装门面,但的确有一些情况值得注意。
    按说,大家对震区伤员救治工作给予极大的热心,是无可厚非的。特别是大家看到汶川灾区的惨状后,每个人的心灵都生长出一种悯天怜人的情感,都想为灾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要知道,汶川大地震给震区伤员带来的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有的已经家破人亡。此时此刻,我们要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和他们的需求。
    试想一下,一个人身负重伤,又带着巨大的精神痛苦,他急需的是什么?抚平身体和精神的伤痛。
    承蒙党和国家人道主义关怀,他们被及时转移到全国各地治疗,目的是早日疗好伤,尽快回到家乡参加震后重建工作。
    这个时候,伤员在乎的不是夹不夹道欢迎、有多少人慰问、住不住单间和有没有记者采访。他们在乎的是能不能尽快治好伤痛,能不能健康地回到家乡,能不能还有健全的人生。
    他们和我们一样,大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没有更多的讲究,更没有特权思想。他们有的是心存感激和报恩之念。他们的朴实绝不是那位“救救我,我是张书记”的官员能够相比的。
    我非常赞赏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做法,他们并没有为震区伤员安排特殊病房,也没有形式上的客套,但他们却默默调动全院的技术骨干,在震区伤员到达的当天,就做完了所有伤员的手术,目前,他们又为伤员和伤员随行家属进行心理治疗。这种个性化、专业化,周到热情的服务,得到了震区伤员的广泛好评,也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督察组的赞赏。
    我们需要这样的医院、这样的医生,他们充分理解了震区伤员的现实需求,把救助震区伤员作为一场纯粹的人道主义行为,想伤员之所想,帮伤员之所需,急伤员之所急。
    目前,我们要特别警惕一些人,利用救治震区伤员的机会,搞些与救死扶伤不相干的事情。诸如什么什么工程、什么什么形象、什么什么知名度之类。这些源于形式的东西,终究会伤害震区伤员的自尊。
    人在难处,需要的是平等,是尊重,是没有功利性的实际抚慰。
    救助震区伤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是我们对震区人民爱心的表达,也是我们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在灾难面前,依靠的是无私、力量和行动,实践证明,我们做得很出色。
    但也要提醒一些人,别拿震区伤员当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