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基层需切实做好三篇文章
发布时间:2012-04-23
    党的十七屆六中全会召开之后,全国各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活动,广东省委、中山市委也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作为接地气、架天线的基层单位,如何破题与发力,是每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正视与回答的问题。本文对此做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所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基层文化改革发展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攻坚克难,切实做好三篇文章。
  ■做好“紧密结合”文章
  把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创新基层文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基层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文化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把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体现基层文化特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础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走出一条具有基层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文化发展之路;把推动文化发展与加快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幸福和美家园中的动力和支撑作用;把改革发展与便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群众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
  ■做好“效力提升”文章
  提升文化工作的创新力,着力创新理念、功能、形态与载体,努力在挖掘深度上揭示本质,在拓展广度上全面覆盖,在加快速度上灵敏迅捷,在提升热度上双向互动,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提升文化工作的承载力,着力增强思想承载力、内容承载力和科技承载力,努力在更高层次上思考、更广范围内求索、更深层面里分析,在广泛性、互动性、参与性上下工夫,在前沿、生动、鲜活上做文章,用老百姓的“话”,讲党和政府的“理”,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润物无声;提升文化工作的协同力,着力把握文化工作与群众心声有机结合的共鸣点,找准文化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结合点,突出重点领域、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等着力点,努力走联合、整合、融合之路,真正构建起思想联通、人员联动、行动联手的大宣传格局。
  ■做好“机制完善”文章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针对文化改革发展涉及面广,协调推进的任务重、要求高等特点,成立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文化事业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加强对文化建设的宏观研究和指导,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尤其是一线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按照《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2011-2020年)》的要求,全省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要达到占财政总支出的1%以上,每年财政对文化的投入要有超过10% 以上的增长,基层要从政策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大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精品生产、福利待遇方面的投入力度;同时,探索设立由财政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金融机构参与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契约型、市场化、资本化的文化扶持模式,建立政府、社会资本、文化事业产业之间的投融资渠道,探索实施“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文化消费卡”工程,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提高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发展因素和空间,在法规允许范围内,城市规划建设要听取文化部门意见,确保文化设施建设与开发区总体规划、人文背景、经济发展步伐和人民群众需求相一致,努力构建党政部门、社会团体、居民组织等多元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结构,共同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植入工作,实现文化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