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 《中国最难懂方言》排行榜里,一定少不了广东方言的身影。中山的方言种类复杂,包括广东省三大方言粤语、闽语、客语均有之。据中山市志记载,仅“昨天”一词就有N个方言版本,石岐称为 “琴日”、小榄叫“寻日”、古镇叫“琴晚”、三角叫做“昨日”、隆都话叫 “崇暮”、五桂山则叫“寻晡日”……是不是已经看花眼了?可杭州网友表示要“不服来辩”哦。近日,中山文明网与杭州文明网联合开展 “传统方言之我见”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并将在下周二推出“方言四六级”考试,您准备好了吗?
■中山方言知多少?
周二就要考试了,你对中山方言又了解多少呢?商报君为你搜罗了一份备考攻略,临时抱抱佛脚吧,祝你考试成功!
十里不同音,中山方言种类复杂
面积仅1700多平方公里的中山市,在全国来说可谓最小的地级市之一。然而这个“小城”却号称“十里不同音”,常常出现只有一河之隔的两个镇区人民却“鸡同鸭讲”难以沟通的情况。
据中山市志记载,中山市的方言种类复杂,广东省三大方言粤语、闽语、客语均有之。
中山粤语系中讲石岐话的主要分布于石岐、环城、郊区以及张家边、南朗、翠亨等镇(区)的部分地区。石岐话可以说是中山市的通用语,不仅石岐区通行,就连粤语区的其他地区以及闽语区和客话区,也有部分居民使用石岐话与市内各地居民进行交际。因此,外地人往往把石岐话称为“中山话”。
中山闽语习惯上称为“村话”,主要分布在沙溪、大涌、张家边、南朗以及三乡等镇的部分地区。据《香山县志》记载,中山闽语区的居民大部分是宋元之间从福建迁来香山定居的。分为三个小片:隆都片(沙溪、大涌一带),东乡片(张家边、南朗一带)以及三乡片,其中前两片基本同源于闽东语,大致可以互相沟通,而三乡片则源自闽南语,与前二者难以互通。闽语系的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本土居民的14%。
中山客语又称为“伢仔话”,主要分布在五桂山、南朗、三乡、神湾和坦洲,这部分居民大部分是从粤东梅县客家话地区迁来,至今仍保留着客家话的语言特点,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本土居民的2.5%。
方言由外地传入与当地语兼容并变异
中山方言基本上都是由外地传入。南宋时期历次战乱中,大量人口从中原及江南等地南迁涌入中山,各地的方言亦随之流入。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生产中,方言与当地语言相互之间出现兼容,中山的方言逐渐发生变异,有别于原迁出地的方言;由于外来人员定居的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中山方言中粤语区、闽语区和客语区的不同分布。中山是方言的大家庭,形成“语音隔村而殊”的特点,如沙溪龙瑞村与西区长洲村土地相连,却分别使用隆都话与石岐话;神湾镇海港村仅4000人口,却同时存在客家话、沙田话及隆都话3种方言。出现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方言说法有所差异,而同属闽语或客语,在不同的镇(区)音调亦有所差别的现象。
■“鸡同鸭讲”闹笑话
由于语言不同,各个镇区的居民沟通时,曾闹出一些无伤大雅的笑话,并广为流传,用以突出不同方言间的发音特点。
【隆都话】
主要分布:沙溪、大涌、三乡、南朗、张家边
“着火烧山啦!”
“死火,咁大锅!”
“点算,快D打119?!”
在一次不同镇区代表参加的会议中,隆都籍代表看了看天色,说了一句音似石岐话的“着火了,要烧山”的话语,石岐代表听了大为吃惊,认为这是发生大事了,而经隆都籍代表解释后,众代表大笑不止:原来该发音在隆都话中的意思为:“下雨了,要收衫”。
【沙田话】
1.“你吃佐饭未啊?”
“未吃啊”
“老鼠有”
乍一听是不是吓一跳?其实“老鼠有”的意思是“果度有/那里有”的意思。
2.“你杀佐老婆未啊”
千万别急着报警,并没有流血事件,对方只是在问“娶佐老婆未/娶了老婆没有”。
【石岐话】
“你切唔切我嗟?你到底切唔切我嗟?”
“我当然切你啦!切到你生,切到你死,切到你飞起!”
其实“切”是“爱”的意思,真是爱到切之入骨、要生要死呀。
【古镇话】
“我出去买衰哥啊~”
并不是人贩子哦,这位乡亲不过是要去买水果。
【三角话】
“去C威玩?”
“勤先去后大地买花连啊~”
其实是在问“去哪里玩?”,回答说“刚刚去佐市场买番石榴”网友笑称:我们中山的三角话都可以用来做密码,保证让鬼子的情报部门很想死。
中山方言很“洋气”
你造吗?中山方言很多来自境外,很洋气有木有。这与中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地人敢闯敢拼、开放进取的风气不无关系。据中山市志记载,中山在清道光七年(1827)已有乡民到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谋生,受当地语言影响,回到家乡后对一些用方言无法表达的事物则用英语表达,如隆都话西红柿(TOMATO)(番茄)叫“都吗拿”,公共汽车(BUS)叫“巴士”,出租车(TAXI)叫“的 士”,手杖(STICK)叫“士的”,扳手(SPANNER)叫“士巴拿”,衬衣(SHIRT)叫“恤衫”等。而对一些外来物则受当时社会环境与文字的影响,变成半中半洋的词汇,如铅笔称“番笔”,肥皂称“番枧”,水泥称“红毛泥”,煤油称“火水”,马铃薯称“荷兰薯”等。一些从海外引进而本地没有的物种,则干脆以产地加 类别来称呼,如“荷兰豆”、“西洋菜”、“洋葱头”、“西芹”、“西兰花”、“西生菜”、“番瓜”、“番鬼纽”、“番薯”、“番鸭”等,以补充方言词汇的不足。
方言考试模拟试题
看了这么多,您对中山方言有一定了解了吗,来做几道题热热身吧。
一、连线题
撑黄(沙田话)蜻蜓
四眼(沙田话)孕妇
椰(沙田话) 竹梯
木鱼(隆都话)头
二、选择题
1.老祖
A.祖母B.菩提老祖C.祖先D.父亲
2.鼎下
A.香炉B.厨房 C.水壶D.风扇
3.猫亨
A.加菲猫B.土豪 C.顽皮的小孩D.有名望的老者
三.名词解释
1.咩树(沙田话)2.潘(隆都话)3.乌康(石岐话)4.芝榄(石岐话)5.摩思陀(石岐话)
“传统方言之我见”活动方式
(一)微博参与
1、参与#传统方言之我见#微话题讨论,寻找一句自己喜爱的歇后语,用自己当地的方言以文字的形式发微博,并注明地区(微博请@文明中山-@文明杭州)【例:歇后语:百爷婆食炒蚕豆——咬牙切齿,翻译:老太太吃炒胡豆——咬牙切齿(中山小榄)】
2、参与#传统方言之我见#微话题讨论,找出日常生活的方言中和普通话差异最大的一句话或词语并翻译、注明地区。【例:吃馆子,翻译:到饭店吃饭(杭州)】
(二)博客参与
以“传统方言之我见”为主题撰写博文,分享生活中运用方言令你难忘的事情或者对传统方言文化的看法。博客链接发送到954235923@qq.com
(三)微信参与
关注文明中山、文明杭州官方微信平台,参加“方言四六级”活动,完成里面的题目并转发,截图发到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