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富裕小康蓝图徐徐展开
作者:本报记者 林志强 通讯员 陈武兵 邹国伟 发布时间:2006-02-09 来源:中山日报
“到2010年,我市的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富裕型小康社会。”昨日,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言敏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情并茂地描绘出我市“十一五”规划的美好蓝图,令人倍感振奋。 [B]“十五”计划[/B] [B]——辉煌五年[/B] 言敏永首先向记者介绍了我市“十五”计划主要预期目标的执行情况:最重要的表现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17.6亿元,增长15.2%,人均生产总值58314元,增长13.1%,“十五”期间年增速平均值分别为18.1%和17.1%,分别是“九五”期末的2.4倍和2.2倍;实现工业总产值2495.7亿元,增长21.7%,工业增加值473.9亿元,增长15.5%。“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7.6%和24%,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6.8:52.4:40.8调整为2005年的3.8:61.4:34.8。 此外,“十五”期间我市投资出口需求旺盛,财政金融形势良好;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继续优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是我市发展战略由“工业立市”到“工业强市”再到“产业强市”成功转变的5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第二次取得高速发展的5年,也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不断受益的5年。 [B]“十一五”规划[/B] [B]——内涵丰富[/B] 言敏永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我市在新世纪第二个“黄金五年”时期增创新优势、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从十一个方面阐述了“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 言敏永强调,“规划”与“计划”虽只有一字之差,却蕴含着更多的内容。首先是标志着我市的经济体制已完全向市场经济过渡;其次是“十一五”规划完全属于指导性,更注重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第三,“十一五”规划更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B]12大关键词[/B] [B]——一幅锦绣蓝图[/B] 言敏永说,纵观“十一五”规划,可以归纳出12大“关键词”,透过这些“关键词”,一幅中山市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锦绣蓝图正徐徐展开。 据言敏永介绍,第一个关键是“现代化”。即“十一五”时期的最终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两个适宜”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至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富裕型小康社会。“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达到13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左右,达到490亿元;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1%左右,达到205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达到520亿元。 第二个关键词是“新型工业化”。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生产总值比重达28%,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2%。 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5%左右。 四是“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五是“区域协作”。加强区域协作,构筑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资源共享和环境共保的发展新格局;拓展内源型经济的发展空间。 六是“组团发展”。强化资源整合,提高集约发展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全市形成“一核、双心、四组团”的组团式城镇空间结构。 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至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8%,非农就业比重达到95%。此外还有“生态中山”、“教育卫生”、“和谐社会”、“节约集约”、“301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