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人在上海”结题座谈会昨日举行。
“与当年中山人在上海的辉煌,我们所做的工作还微不足道。”昨日,在我市举行的“中山人在上海” 大型人文项目结题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这样评价自今年1 月21 日开启的“中山人在上海”大型人文项目活动,他表示,结题之时即是开题之日,我们有大量工作还要做。丘树宏当即宣布“中山人在京津唐”大型人文项目正式进入筹备阶段。副市长殷昭举、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熊月之、上海档案馆史料研究中心主任邢建榕以及与此项目相关的单位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中山人在上海”被称为“五龙戏珠”
参加昨日座谈会的与会人员亲切地将“中山人在上海”大型人文项目称为“五龙戏珠”。原来这个活动是在市委宣传部的策划下,由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中山广播电视台、市社科联、市文联、市旅游局共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人文活动。
今年的1 月21 日,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 天之际,“中山人在上海” 大型人文项目在上海的南京路举行。随后在上海社科院举行了座谈会, 商讨如何进行“香山买办”“四大公司”“香山帮商人”等课题进行学术、媒体、旅游合作与交流。随后以上五个单位按各自的策划进行不同的项目, 围绕城市发展、人文资源、社会科学、旅游合作等内容,寻找新的合作点,共同推介中山。
其间在5 月22 日至27 日中山市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展区参展之时,又与上海媒体、社科界、被寻访对象的后代进行了交流座谈。
■人文项目结出硕果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 人文项目结出了硕果。
中山日报与新民晚报新闻互动,在新民晚报推出了6 整版的香山(中山)人与事,在中山日报先后刊发了26 版中山人在上海的故事,图文并茂,其采写特点为:新史料、新视角、新的叙事方式。并及时总结、开创了“史态新闻”的新闻史观,为以后的历史人物的书写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在《中山人在上海》已集结成书并已正式出版。中山广播电视台录制的《四大公司传奇》《香山买办》共10集在世博开幕期间和中山馆开展间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播出,6月份,12 集《中山人在上海》在中山电视公共频道与观众见面。中山市社科联与上海档案馆共同编撰的《近代中国百货业先驱———上海四大公司档案汇编》于11 月16 日在我市首发, 这部著作在地方史与家族商业史结合起来的深度挖掘、地毯式的梳理属首次,内容丰富。接下来, 市社科联的其他9 部与上海市社科院、复旦大学、华南师大、湖南师大合作的著作《中山人在上海》《孙中山在上海》《百年永安》《凡人孙中山》等将在明年的“辛亥百年”之时推出。市文联与上海《文学报》共同推出了《中山人与百年世博情缘》。市旅游局组织了“两地游”,上海旅游团的游客还参加了今年的“慈善万人行”,特别是在世博会期间,大量中山市民奔赴上海, 这些活动促进了两地市民的旅游互动。
■“中山人在京津唐”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昨日丘树宏正式宣布启动“中山人在京津唐”人文项目的筹备工作。
丘树宏希望接下来的工作需做得更细致一些, 还应该看到我们还有很多领域没有介入。所以,结题之时即是开题之日。他希望今明两年要紧扣“辛亥百年”来做,运作好每一个项目,让城市进一步提升。他还强调一是要抓好与媒体的合作,二是要运用好网络,运用好有影响力的网络,扩大对中山的宣传。
他还强调要抓好“慈善万人行”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要像抓国家一级档案那样抓好“慈善万人行”的档案工作。做好“中山人在上海”人文项目的推介和拓展工作。
他还强调要抓好“慈善万人行”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要像抓国家一级档案那样抓好“慈善万人行”的档案工作。做好“中山人在上海”人文项目的推介和拓展工作。
■专家学者指出——“中山人在上海”开拓文化视野
昨日,在“中山人在上海”大型人文项目结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盛赞由中山市委宣传部策划并主导的这一人文项目,并称这是“中山人第二次走进上海”。
●“中山人第二次走进上海”
本场活动以世博会和上海这座世界性的大都市为舞台,让中山的历史文化,首次站在全国和世界的高度,去接受审视和评判,同时又迅速的发生其感染力和影响力。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对此次活动给予了肯定。他认为,这是中山城市文化建设思路上的一次开创性的举动,以文化为媒,与中山此次以“慈善,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参与世博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让中山这一城市名片更加耀眼。
市文联主席胡波在发言中表示,这场活动直接拓宽了中山人的文化视野。他说,以前中山的文化建设,大部分都是“中山人看中山”,而此次则是“站在上海看中山”。中山的文化单位,率先代表中山市民第二次走进了上海。这场活动,同时也将促进中山的文化人和文化单位转变观念,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研究中山文化。
●两地联动增强影响力
本次人文项目最大的特点还在于中山与上海两地联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文化单位,无论是中山日报、中山电视台、市社科联、市文联还是市旅游局,均与上海本土的媒体、研究部门以及旅游单位进行了紧密联动。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熊月之昨日用“五龙戏水”来形容在此次人文项目中,中山文化单位积极参与的景象。而两地联动让本次人文项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据了解,本报在上海《新民晚报》刊登相关广告后,共征集到了60 多条有价值的采访线索, 而相关文章在《新民晚报》和《中山日报》登载后,一度让“上海寻亲、中山寻根”成为了两地文化的一个新现象。
●文化外宣站在新起点上
本次人文项目截至昨日暂告一个段落。但显然,这只是中山以文化为媒,开展外宣的一个新起点。参与此次人文项目的各大文化单位,均表示作为一次成功的营销案例,“中山人在上海” 人文项目,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相关新闻】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山美术创作座谈会昨举行,
专家建议———
建立绘画基金鼓励精品创作
继我市画家肖伟、张明军入选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百年风云——广东近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工程”之后,昨天下午,由市文联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 周年”广东近当代重大历史题材中山美术创作座谈会在濠头中学举行,会上提出中山拥有丰厚的近代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反映这一题材的历史画却并不多,与会画家们希望建立一个绘画基金,鼓励相关的创作。